編者按:近日,《經濟日報》、《第一財經》等媒體先后刊發報道《政協委員沈國軍提案:加大穩企業保就業力度》、《沈國軍委員:穩定“就業-消費”鏈條 加大民營企業扶持力度》。以下為綜合報道全文。
兩會正當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會常委、全球浙商總會執行會長、全球甬商總會會長、銀泰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執行主席沈國軍積極履行政協委員職責,繼續針對經濟發展和社會問題提出建設性建議。
經過深入調研,沈國軍委員分別從商業、公共安全管理、環境保護等三個領域,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薄弱點、加快疫后經濟復蘇以及加快自然保護地立法等議題提出了針對性意見,形成了《關于進一步扶持民營企業發展,夯實“就業-消費”鏈條,促進經濟復蘇的提案》、《關于加強國家應急能力建設,適時組建應急救援部隊的提案》以及《關于加快自然保護地立法,鼓勵公眾參與自然保護地治理的提案》。
加大穩企業保就業力度
為了有效對沖疫情影響、提振經濟復蘇,當前的關鍵舉措是夯實“就業-消費”鏈,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
對此,沈國軍認為,應進一步扶持民營企業發展,繼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稅費減免力度、金融支持力度,延長相關扶持的實施時間,完善營商環境,營造企業休養生息的戰略機遇期。同時,應強化跨領域、跨部門協作,對于主動不裁員、不裁崗的企業,應積極給予財政補貼或稅費減免,并鼓勵其在多個相關產業領域跨界發展,創造就業機會,促進消費需求,發揮產業鏈輻射帶動效應。
加強國家應急救援力量建設
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前所未有,疫情暴發初期,“預警失靈”、“瞞報漏報”等問題一度帶來了不利影響。
沈國軍認為,應從加強應急救援制度化建設、適時組建應急救援部隊、擴大應急救援資金來源、積極開展國際間應急救援交流合作、加強應急救援公眾教育及傳播等方面來進一步完善國家應急救援管理機制,加強國家應急管理能力,科學防范及從容應對未來可能突發的公共危機事件。
加大自然保護地立法
目前公眾和社會組織參與自然保護地治理,存在無法登記備案、缺乏從土地權屬上確保社區參與的法律機制等問題。
對此,沈國軍建議,應在自然保護地立法中,明確公益保護地的備案登記制度,確立公共地役權;采用行政合同的方式,鼓勵自然保護地委托社會組織或社區管理;明確特許經營的制度,并優先鼓勵當地社區及企業作為特許經營主體;鼓勵普通民眾以志愿者形式參與自然保護地管理,建立志愿者服務制度和統一的自然保護地志愿服務信息平臺,集中發布自然保護地志愿服務需求,為志愿者建立的共享、公開、透明的管理體系。
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以來,沈國軍始終牢記責任、積極履職,緊密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交提案,對國家發展改革和社會穩定建言獻策,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在去年“兩會”上,沈國軍委員提交的提案引發了媒體及相關部門的關注和熱議。其中,《關于加大經營性物業房產稅減免力度的建議》被致公黨中央和中央統戰部采用;《關于加強自然資源生態保護地役權建設的提案》得到了自然資源部的高度認可。
沈國軍表示,身為全國政協委員,應切實做好政府和人民、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傳達來自企業經營一線的聲音,認真履行黨和政府賦予自己的神圣職責,推動行業的創新健康發展。